第41章(2/2)
回到古代当咸鱼第41章
在认字写字。工部尚书说完又补充了一句,还在教别人认字写字。
皇帝见工部尚书都说出来了,以为他懂了,可等了一会,面对的还是工部尚书有些茫然的目光,而其他官员都明了了,尤其是注意到裴清的目光和工部尚书一样茫然,更是无言以对了。
工部尚书这都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和个孩子一样。
一行人停下的动作很明显,正在认字的工匠们注意到这边的动静后,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皇帝注意到教认字的工匠里有一个他之前问过话的人,让人喊他过来,问了起来。
工匠显然也认出了他,松了口气,一五一十地解答起来,他们这群人本来是互相学三视图,然后慢慢交流,后来交流多了就发现不少人都认识点字,就是认得字少。
但是这么多人加一起,生字也不少了。
而被工部官员教学后,他们觉得认字多有好处,就想着你教我点字,我教你点字,多识字也有好处。
如果是以前,笔墨纸砚的就足以让他们的想法破灭,毕竟耗费太多,哪里有那个钱,可是有了羽毛笔,他们本身就是匠户,做支普通的羽毛笔还是没问题,墨水的话,这么多人凑一凑,用最便宜的墨水也够了。
至于纸,买些边角料的纸也行,这些纸是些碎纸,用来写毛笔字的话写不了多少,可是羽毛笔的字小,认字写字也能用。
砚台也是随便找的,不讲究那么多。
就这么粗糙地开始,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工匠加入其中,毕竟工匠中还有不少是雇佣来或者服役来的,哪怕自己学认字没有太多的好处,可回去后也能教给孩子,说不定孩子就走上了读书路呢。
不承想竟有如此多人有向学之心?皇帝感叹。
他一直以为教化兴学是要从礼部,到国子监,再到各地书院,再不济也是太守县令,那才算是兴教化,可现在,工匠努力认字,这也是在教化。
听他这么说,工匠笑了笑,没说话,皇帝从他这个态度看出什么,追问:怎么,还有人不向学吗?
那也是有的,干活这么累,干完倒头就想睡的也有,只是大家都在学,你不学,脸又有点挂不住。
还有些工匠是有同乡的,到时候服役结束回乡,别人带着一股子墨水回去,能教娃儿识字,你什么都不会,那回去多丢脸啊,再说在外面识字交束脩也不便宜,在这就累点,咬咬牙也能挺过去。
在场的官员听得有些沉默,有几人想起推行教化的困难,当时他们还奇怪,怎么百姓就是不乐意让孩子读书,现在算是有些明白了,钱、时间、精力,这些不解决,兴学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