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红楼]薛家长子 > [红楼]薛家长子 第122节

[红楼]薛家长子 第122节(2/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进黄油的我今天抽到了什么马赛克? 好姐姐(g1) 裂玉 群鸟沉默时 好姐姐(gl) 大陸禁書:新金瓶梅 乙女游戏之邱将军爱吃肉(古言.NP.H) 绛都春 不朽神王 仙域神君赵云

[红楼]薛家长子[红楼]薛家长子 第122节

靳连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结合前头那玻璃的事,该不会这千里眼也是薛虯自己制出来的吧?

靳连猜得不错,这两个千里眼就是薛虯命人造出来的。

要制作千里眼并不容易,首先便是镜筒。

千里眼的镜筒绝不是简单的、用来固定镜片的管子那么简单,还要通过精细的结构吸收杂散光、校准光轴等,保持光路的稳定。

好在中原从来不缺能工巧匠,更不缺匠人精神,在西洋千里眼的基础上,要拆解并仿制便简单许多。薛虯手上正好有个千里眼,是薛父当初从西洋人处买来的,便扔给底下人研究去了。

这叫底下那些匠人提心吊胆,唯恐拆开了装不回去,糟蹋这稀罕玩意儿,也怕自己琢磨不出来,辜负了主家的看重。

但薛虯实则并不在意一个千里眼,叫人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叫中原掌握这门技术。除了千里眼,他还同时叫别人研究其他东西,左不过是养几个人,费一点东西罢了,对薛虯来说不算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小半年功夫,还真叫他们琢磨出来了千里眼的镜筒。

只是镜片却不好弄。

制作千里眼的镜片所用的光学玻璃与普通玻璃不同,需要高透明度、低杂质,对折射率等光学特质也有要求。因此在原料配比、制造方式上都有差异。即便如今大庆的玻璃已经足够透明,也不能替代光学玻璃。

但大庆并没有制作光学玻璃的技术,薛虯在那个梦里也不曾在这方面留心,只能派人尝试烧制,还找了两个西洋人做指导。但截止到现在,虽然有些进展,但依旧没有成功。

这两个千里眼镜片所用的光学玻璃还是薛虯从西洋人手里买来的。

在此之前,薛虯并没有想过卖千里眼,但靳连提出想买,他思考过后觉得未为不可。

光学玻璃做不出来,薛虯也不想一直给西洋人送钱,但可以用水晶代替,虽然效果差了些,但平时用着玩足够了。

只是千里眼毕竟是战略物资的一种,能不能做这个买卖还要皇帝说了算。

商议政策

皇帝没有答应卖千里眼。

有薛家的支持、有玻璃在先,他现在没有那么缺钱,比起卖千里眼可能带来的金钱利益,他更担心此物会落到外敌手里,对边疆的战事不利。

虽说按照薛虯的意思,可以用水晶替代那什么光学玻璃,做出来的千里眼效果比现有的千里眼差许多。

买卖时再谨慎一些,一来控制数量,只走高精尖路线,既能赚钱又不会泛滥,二来给每架千里眼编上号,不定时追踪它们的踪迹,如此便没什么大碍了。

但皇帝依旧不愿意。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很多时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皇帝不愿给敌人增加一点点优势,谁知道会不会因为这点差距影响最后的成败呢?

当然,皇帝心里也清楚,西洋人可以来大庆,自然也可以去其他国家,只怕敌人手里也有千里眼,但有几个和有许多是不一样的,每多一个敌人拥有千里眼,对大庆的军队便多一份危险。

所以皇帝难得否决了薛虯的建议。

但也不是说千里眼就没用了,不能落到敌人手里,但可以给自己人装备上嘛!

若斥候营能多几架千里眼,他们的战力必将提升一截,至少敌人想要埋伏和突袭他们便没那般容易了!

皇帝越想越高兴,在问过薛虯,知道千里眼的造价后就更高兴了。

千里眼的价格自然不低,不论是做工精细的镜筒,还是制作镜片的水晶都价值不菲,若要从西洋人手中买光学玻璃便更贵了。但比起西洋人带来的千里眼,这个价格便低得多,完全在皇帝的心里承受范围。

于是他拨给薛虯一笔钱,让他和工部配合做一批千里眼出来。

薛虯接下这桩差事,心中暗道:尚书大人又要头疼了。

说起来户部尚书也不容易,从前在太上皇手底下不必说,守着空荡荡的国库,愁得恨不得上吊。后来铁面四爷监管户部,上面有人顶着,他的日子才好过了些。

到了今朝,皇帝倒不像太上皇似的到处撒钱,但边疆再生战事,要花钱的地方也着实不少,户部尚书依旧日日发愁,每拨一笔款项都要再三斟酌、几番还价,与坊间买菜的大妈也没什么区别了,如今皇帝大笔一挥,就是这么一笔并不算小的款项,只怕要把他心疼坏了。

薛虯心中同情他三秒,随后便抛之脑后,左右尚书大人天天哭穷,但关键时候总能变出钱来,千里眼又是个正经事,想来他也会为大庆高兴的。

说完这件事,皇帝从手边拿起两份奏折,令齐忠交给薛虯,示意他看。

薛虯细看,这两份都是地方官员送来的折子,第一份来自直隶巡抚,自请在直隶地区将丁银摊入田粮。

摊丁入亩!

薛虯对历史说不上精通,但这项政策大名鼎鼎,他还是知道一些的,略显诧异地看向皇帝。

皇帝板着脸,语气却是温和的:“薛爱卿有何看法?”

薛虯摇了摇头。

以此判断这个世界与梦中那个世界的关系太过武断了,事实上历史发展到一定地步,改革本就是不可避免的。

大庆立国近百年,随着天下安稳、百姓安居乐业、人口逐步恢复,政策上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

譬如税收里的丁银一项。

丁银也称人头税,主要针对成年男子收纳,是始于前朝的一项税收。在本朝立国之初,通过将丁银收归中央,缓解了经济压力、增加了中央集权,有助于政权稳定。

但时至今日,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贫寒百姓逐渐失去土地,却仍要承担税赋,而地主坐拥大片良田,却通过隐匿人口等方式避免交税,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摊丁入亩便是将丁银并入田亩,废除人头税,按照拥有的财产收税,以缓解无田百姓的税务负担,同时收回流失的税赋,缓解国库压力。

在薛虯知道的历史上,这项政策是成功了的,清朝由此经济腾飞,短短十几年间,国库库银从八百万两增加至三千四百万两,人口也暴涨至一亿,为后来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这期间也少不了其他政策配合,譬如士绅一体纳粮和火耗归公等等。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被白月光背刺后她说要包养我(纯百) 当超英成为审神者[综英美] [综漫] 我带付丧神建设一个家 能不能听话 遛猫的那对夫妇 结婚对象竟是撒娇怪 柠檬花盛开的季节 低声 乱世种田养崽日常 炮灰女配手撕舔狗剧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