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田小说 > 眠春山 > 眠春山 第142

眠春山 第142(1/2)

目录
好书推荐: 身心沦陷(骨科 1v1) 【水浒传】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姜赞容她受苦又受难(NPH) 无词歌(abo姐妹骨) 精灵宝冠(西幻,1V1) 指挥使大人的娇软弟媳(糙汉 伯媳 古言高h 1V1) 男配上位记(兄妹1V1) 卿何倾禾(搬旧文 1v1 sc 年龄差 破案) 别扭(骨科兄妹1v1) 岂不尔思

眠春山眠春山 第142

而且得需要一遍遍地打羊毛, 挑去里头的树叶和其他杂物, 直到它蓬松, 一般山羊毛牧民不洗的多。

洗羊毛也是去脂的过程,但羊毛得要留点皮脂在上面, 才能松软纺得起绳, 要是清洗浸泡过度再加上用胰子的话, 羊毛干净是干净了, 但硬邦邦成了羊毡, 纺不了绳。

至于绵羊毛,手感舒服, 毛发卷曲,牧民判断羊毛好不好, 则看卷数多不多,卷数越多羊毛就越好。

所以要将绵羊毛中最好的、中等和一般的挑出来,最好的做贴身的里衣。姜青禾知道镇里人穿的和湾里人里头穿的是不大相同的,好比女人要穿肚兜。

镇里女人穿一种叫主腰的,大概是拆分出来的无袖小马甲,只不过后背一体。左右两块跟对襟子似的,上头有好几根系带,将肚子到腰缠住,再把从肩膀到胸的长条贴布系上,可以避风寒,而且行动方便不勒人。

姜青禾身上穿着的就是,虽然穿着麻烦了些,但相比湾里女人穿的裹肚又暖上不少。她们穿的裹肚为了省布料,只兜住前面的,连个后背都没有,更是毫无剪裁可言,大约是剪成长条,上边两条方便挂脖子,左右各一条在后腰处绑紧,冬天便也这样过来。

镇里女人会在主腰里再穿一件衮身,也就是薄袄,较为短小,外头穿件夹袄,最后穿羊皮袄子。

姜青禾没法按照湾里人穿衣的法子来织羊毛,她们全是四季混套,为了暖和点,羊皮袄子里春夏两季的衣裳都有。

为了先织绵羊毛,她和徐祯早早起来挑了小半天,马马虎虎挑出几筐,好的织主腰和夹袄,中等的些来件衮身,最次的织羊毛裤。

最好的羊毛要干净就得洗,洗羊毛最好用热水,热到烫手也没事,但一定不能用开水去烫,轻打一遍胰子水去灰尘和藏在羊毛里的杂质,不能再洗第二遍,彻底去脂就不会再柔软。

洗后的羊毛,姜青禾在竹簸箕上垫了块布,一点点将羊毛平铺上去,晾干风干。

第二日干了的羊毛,徐祯用专门的厚毛梳,一块板上钉了很多竹针,一点点梳透,梳到羊毛似乎根根分明,才先搓成一点线,上纺车纺。

姜青禾很久后都有种恍惚感,她的纺线技术和织布居然是徐祯手把手教出来的。

徐祯正在给她调试踏板的舒适度,他蹲着说:“他们造织布机的都不愿意学,说害臊丢丑,每次都是造好了后,请织匠来试,我每天至少得看上一遍。”

“管事见我感兴趣,叫织匠来教我,上了十几遍手后,能熟练后就把织匠辞了,每次让我去试好不好织。”

“到我上手后,哪里不好使就感觉到,马上能给它换掉,”徐祯站起身拍了拍手,“你再试试织一织。”

织布其实是件很累人的活,要长久地坐在凳子上,脚踩手拉,要是没人说话还觉得特别枯燥。

可姜青禾却觉得很舒服,她织布徐祯会给她纺线,将纺好的线缠在一种形似四角凳,没有凳板的交杖上,分开缠绕用来区别经纬线。

徐祯还会给她唱关中那边的《棉花段》,“奇溜嘎嗒去轧棉,一边出的是花种,一边出的是雪片。沙木弓,牛皮弦,腚沟夹个枊芭椽……拿梃子,搬案板,搓得布绩细又圆……织布就像坐花船,织出布来平展展……做了一件大布衫…”

他唱的时候啥调子也不知道,混在纺车的骨碌碌声和织布机的嘎吱嘎吱,木头梭子来回在经纬线中穿梭而过的清脆碰撞声里,显得像是给他配了乐,那么和谐。

旁的时候姜青禾总是撑着,可眼下她可以喊累,累的时候徐祯会给捏肩,站在后头当个靠背,握着她的手一点点带织布机,织出一小段的布。

这个阳光从窗棂里跳进来的下午,她铭记了很久。

绵羊毛她接手自己纺了,可山羊毛她留给了湾里的妇人。

“婆姨你们跟之前那样搓就成了,”姜青禾支会她们,“搓好的线拿染坊去,先兑工钱哈,染好的线我教你们咋勾鞋子。”

原本还得东问西问的,可眼下这活计她们都做惯了,拎了羊毛扛肩上就走,还得跑,生怕被其他人抢了活计。

这段日子纺羊毛线只能放在晚上,外出办喜事的也早早停了,农忙时节只顾着地不顾人,姜青禾的铺子暂时歇业,地里的丰收彻底到来。

油菜成熟,甜菜开挖,相继深埋地底的番薯、土豆、芋头渐渐饱满,爬在藤架上的一串铃南瓜长得一个个圆滚滚,小巧一个,与之相反的是,姜青禾在边角地开出来种的本土大南瓜,虽然只长了十来个,可又大又黄。

她七月种下的豆角,天天浇水,肥料隔几天上一次,这会儿豆角也疯长了一大片,她不太喜欢豇豆的口感,今年没有种。

再晚些萝卜和胡萝卜可以拔了,又到了种麦子的时候。

在寸草结籽的秋天,整个春山湾都开始异常忙碌,不管是清早在雾气里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的庄稼户,又或者是没有停歇过的骡子、牛,身上扛着收获的粮食,迈着沉重的一步步往家里赶。

姜青禾跟徐祯先是收了油菜,油菜这东西跟黄豆特别像,成熟之后就会爆荚。相较于黄豆的个头比较大,豆荚爆裂后还能在地上捡拾回来。

小小一颗黑色只比芝麻要大上些的,掉到地里压根捡也捡不回来。

齐齐割下根部收割完后,立马放进筐里,拉高梁篾在地上晒,晒得晒不多用专门的连盖反复拍打,拍出油菜籽来。

光是这几亩油菜,两人起早天都看不见亮光过来收,收了两天才算完事。

而等到第三天开始收甜菜时,驼队那一帮子汉子过来了。

大当家从骆驼上跳下来埋怨道:“秋收咋都不跟哥几个说声,也好来帮忙啊。”

姜青禾还没有感动一秒,他紧接着说:“耽误了俺的油布大伞可咋办,祯啊,你肯定累了吧,做点木工活歇歇,这块就交给俺们这帮兄弟了,刨个地,有啥不成的。”

徐祯也毫不客气,“哥,除了这我还有几亩地要刨。”

大当家摆摆手,“那都不妨事,俺们这兄弟有的是力气,只管叫他们做就是了,晌午给个馍馍就成了。”

至于这种事情为啥来的是驼队,而不是牧民,在大当家提起前,姜青禾也知道,牧民比她还要忙。

忙着铺到冬窝子的路,赶紧收割最后一波长出来的草晒成干草,然后挤奶做奶制品,杀羊吹风干肉,甚至还要砍木头去选好的地方造冬窝子的地下居所,冬天蒙古包已经不适用于大雪弥漫的天,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压根腾不出手来。

要不是姜青禾这边实在顾不上,她都想去帮忙了。

不过这些实在都是人情,大伙好才愿意帮她,等下一年她要是想种更多的粮食,她会考虑请几个帮工来,今年是没法子了。

有着驼队帮忙收甜菜和刨红薯、土豆等,徐祯则抓紧造完了最后一把伞,然后开始在后院造一个简易的羊圈棚子,能防风最要紧。

而姜青禾则挎着篮子去摘了一筐豆角,做豆角焖面给大伙吃。

没有五花肉,她用的是肥肉切片煸出油来,炼的干干焦焦炒出一股油香之后,再放瘦肉,和择好的豆角,以及没过豆角大半的水。

等汤汁沸腾姜青禾盛出一大碗汤备用,将面条抖散一层层码放好,木锅盖盖上焖煮,焖到汤汁烧干,拌一拌面条成了酱色后,基本上豆角拌面就好了。

姜青禾没蒸馍馍,她蒸了好几笼的馒头,不是全白面,她掺了点苞谷面来着,蒸出来带点黄,一掰开一层层,不像馍馍那么厚实。

这顿饭吃的驼队那几个小子是不顾烫,往自己喉咙里塞,被烫的嘶嘶呼气,还一夹一大口吸溜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叶清心启 宫主把小白花养黑了 关于叛徒她爱我这件小事 归渔 黑柑橘 [咒回同人] 夜蛾家次子今天又做了什么咒具 白重生了,娃都满一岁了 一尸回眸 我的剑气吞噬天地 穿成病弱师妹
返回顶部